中药敷脐治疗腹泻的效果非常的好,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中药敷脐既不像吃药那么麻烦,又不像打针一样很疼。是一种非常适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
敷脐治疗小儿腹泻验方
1、取肉桂、广木香、吴茱萸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8小时换药一次,连用3次。
2、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共研细末,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
3、五倍子6g(炒黄),干姜12g,吴茱萸3克,丁香3克。将上药研细,混合均匀,用75%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覆盖纱布块,其周围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用3天。
4、取吴茱萸6克,苍术10克,丁香6克,小茴香6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用温米汤拌匀,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连用3天。
敷脐是治疗宝宝好方法
中药敷脐来治胃肠病敷脐疗法,是将中药制成软膏或药饼,贴在肚脐上,这样做既有对穴位的刺激作用(类似于针灸),又有药物的渗透作用,是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
在胚胎时期,脐部是胎儿连通母体,获得血液、氧气及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出生后此通道虽已断绝,但脐部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神阙穴”。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但是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 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主治消化系统疾病
中药敷肚脐适用范围很广,内科、妇科、儿科、男科等多种疾病均能使用。比如,可用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神经性呕吐、呃逆、肠易激综合征等。
五更泻: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药材混合,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7日为一疗程,可重复2―3个疗程。
呃逆:选用橘皮、半夏、杮蒂、丁香等,研成细末后用生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孔,连用2―7天。
脾胃虚寒型胃痛:可选用胡椒、干姜、香附等,用黄酒调成糊状,连用2―7天。
儿童敷脐效果更好
儿童敷脐效果更好
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给药尤为困难。而小儿肌肤柔嫩,脏气轻灵,敷脐疗法作用迅速,无损伤,因此在儿科应用广泛,尤其在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最多。
治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等,可将药粉用黄酒或茶水调匀,贴于脐部,1―2天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可好转。遗尿的患儿,也可将药物同时敷于肚脐和关元穴,可以减少遗尿次数。经常感冒的儿童,用中药装袋后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可以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不过,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论治,疾病又分为寒、热、虚、实,同样是小儿腹泻,有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等,故敷脐的药物是不同的。因此,出现症状后要到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来诊治选药,不能一概而论。另外,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橡皮膏固定,以免灼伤皮肤。
中药敷脐治疗腹泻的效果非常的好,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中药敷脐既不像吃药那么麻烦,又不像打针一样很疼。是一种非常适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
敷脐治疗小儿腹泻验方
1、取肉桂、广木香、吴茱萸各5克,丁香、地榆各4克,将上药共研成细粉,用老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48小时换药一次,连用3次。
2、取胡椒10粒,五味子15克,共研细末,用藿香水调成糊状,敷于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一次,连敷3~5天。
3、五倍子6g(炒黄),干姜12g,吴茱萸3克,丁香3克。将上药研细,混合均匀,用75%酒精或白酒调成糊状,敷于脐部,然后覆盖纱布块,其周围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用3天。
4、取吴茱萸6克,苍术10克,丁香6克,小茴香6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用温米汤拌匀,敷于脐部,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一次,连用3天。
敷脐是治疗宝宝好方法
中药敷脐来治胃肠病敷脐疗法,是将中药制成软膏或药饼,贴在肚脐上,这样做既有对穴位的刺激作用(类似于针灸),又有药物的渗透作用,是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
在胚胎时期,脐部是胎儿连通母体,获得血液、氧气及营养供给的唯一通道。出生后此通道虽已断绝,但脐部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神阙穴”。肚脐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但是血管非常丰富,所以药物易于渗透、吸收,加上药物不受胃酶的干扰破坏,因此用药量少、见效快。特别适合于有胃肠、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不经肝脏代谢,可减少毒副反应, 因此是一条理想的给药途径。
空腹或餐后不宜敷脐
中药敷脐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肚脐后平卧,取配制好的药末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醋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敷脐。
用中药敷脐的方法治疗胃肠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饮食和情绪的调节。当然,中药敷脐治疗并非包治百病,不能摒弃针对病因的治疗,以及其他已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
敷脐不许空腹进行
艾草外敷 治疗妇科病
敷脐疗法是把药物制成适当的剂型,如把药物或药膏敷在肚脐窝上,外用纱布,再用胶布固定,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简称“脐疗”。现将此方法在妇科疾病中临床妙用介绍如下:
治疗痛经
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各50克,细辛10克,樟脑适量。用法:先将当归、吴茱萸、肉桂、细辛水煎2次,煎液浓缩为糊状,混入溶于95%酒精适量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研细末,加樟脑适量备用。于月经前3天取药粉5克,用黄酒调成稀糊状,外敷肚脐上,再用胶布固定,药干则调换1次,月经后3天取下。每月1次,连续使用,直至痊愈为止。
治疗月经不调
失笑散20克,当归、赤芍、木香、白芍各15克,红花10克,益母草、山楂各20克,姜汁、黄酒适量。诸药共研细末过筛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姜汁、黄酒适量,调成稀糊状,分别填于肚脐窝内或子宫穴上,外用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敷脐对女性同样适用
治疗闭经
柴胡、香附各100克,益母草200克,黄酒适量。将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20克,以黄酒调成稀稠状,敷于肚脐窝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再加热敷,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治疗崩漏
食盐、蒲黄炭各等份,艾炷适量。将食盐和蒲黄炭混合拌匀,贮存备用。用时将上药适量填入患者肚脐窝,令上药高出皮肤少许,继之把艾炷置药面之上,点燃灸之,至阴道出血停止方可停灸。
治疗带下症
党参、白术、升麻、芡实、桑螵蛸各100克,黄酒适量。将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20克,用黄酒调成稀糊状,敷于肚脐穴上,再用胶布包扎固定,每天1次。此方具有补肾益脾,涩精止带功效,用于治疗脾肾两虚之带下症。
治疗经前乳房胀痛症
王不留行5克,食醋适量。将王不留行研极细末,与食醋调成糊状,填于肚脐中,用麝香虎骨膏外贴。于经前3天使用,每天2次,月经来潮后停止用。此方具有活血通经功效,用以治疗血瘀所致的乳房胀痛症。
敷脐让你拥有健康
治疗妊娠呕吐症
生姜6克,烘干,研为细末,过筛,用水调成糊膏状,敷于肚脐窝内,外以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3~5次即可奏效。
治疗子宫脱垂
蓖麻适量,雄黄5克,用上药调成膏外敷肚脐窝内;或用蓖麻子去皮捣烂,加入食醋敷肚脐窝内,外覆消毒纱布,再用胶布固定。
治疗妊娠水肿
车前子10克,去壳田螺4个,大蒜5瓣。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取适量药膏外敷于肚脐窝内,再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1次,连用5~7天。
治疗妊娠便秘
大葱头3个,生姜1块,盐3克,淡豆豉12克。将上药共捣烂如泥饼状,烘热敷肚脐中。每天换药1次,一般连用4~5天。
治疗产后腹痛
处方:取艾叶绒适量。用法:将上药铺垫于肚脐部,以纱布覆盖严,再用熨斗在纱布上往来熨烫(用热水亦可)。此方法用于产后受寒所致的产后腹痛不止,有良效。
治疗产后恶露
红花15克,桃仁25克,益母草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黄酒调匀成稀糊状敷于肚脐窝内,每天换药1次,一般连用5~7天。
结语:你的宝宝是不是也会经常拉肚子,吃药还老是吐出来,那么就试试中药敷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