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好孕网导读:针刺的临床疗效与针法密切相关。传统的"纸垫练针法""棉球练针法"虽有较强的实用性,但亦有明显的局限性,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的需要。针对此问题,有些专家总结出了针法练习基本式,现介绍如下。
1 直刺式(一式) 左手五指伸直,掌指关节屈曲成90度,将手置于床面或大腿上(端坐位,以下各式皆持此体位),使手掌与床面成90度;右手拇、食指捏紧呈持针状,其余三指自然伸直(以下此姿势称持针位)。将右手拇、食、中指紧靠在左手掌大、小鱼际之间。然后右手拇、食指上下移动,呈"针刺"状运动,开始时"针刺"频率较慢,力量较小,逐渐加快频率,加大用力。注意:"进针"前右手腕稍向上提,"针刺"时应由手腕发力,拇、食指随即用力;"进针"的幅度不宜过大,以不超过1 cm为宜,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四肢、躯干部肌肉较丰厚处需直刺的穴位而设,如合谷、足三里、关元、大肠俞等。
2 斜刺式(二式) 左手姿势同一式,右手呈持针位。将右手掌心向左平放在左手2~5指上,右手中指端顶在左手劳宫穴上。然后做侧向"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进针"时应由拇、食指发力,手腕自然用力、轻微屈伸予以配合;"进针"幅度约0.5 cm,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体侧的穴位而设,如平卧位时的消泺、会、风市、丰隆及需要平刺、斜刺的穴位。
3 夹针平刺式(三式) 左手握拳,将拳的第一节指骨面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使掌背与床面成60~70度;右手呈持针位,掌心向下平放在左手掌背上。然后紧贴掌背做"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较一式慢,力度稍大。注意:"进针"时应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时发力;"进针"运动从小鱼际侧开始,逐渐向第一掌骨移动,然后回到小鱼际,周而复始,以体会不同方向、不同平面进针时的感觉;"进针"幅度较大,约5~2 cm,每次练习100~200次。该法是为头部穴位而设,如百会、通天、率谷等。
4 平刺式(四式) 左手五指伸直、分开,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右手呈持针位,将中指端顶在左手4,5指指缝中的赤白肉际,中指与床面成15度。然后做侧向"针刺"动作,频率同一式,力度稍小。注意:"针刺"时应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时发力;"进针"运动从4,5指指缝开始,10~20次后移至3,4指指缝,再至2,3指指缝,然后回到4,5指指缝重新开始;"进针"幅度较小,约0.5 cm,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八邪、八风,以及印堂、迎香、地仓等需要平、斜刺的穴位而设。
5 双手直刺式(五式) 右手呈持针位,中指与床面或大腿上面成90度,指端顶在床面上,如床面过硬,可在床面与中指端之间垫一软垫;左手拇、食指呈捏持状平放在床面上,拇、食指指端紧靠在右手中指的指肚上,体会右手拇、食指捏持针柄,左手拇、食指捏持针身的感觉。然后双手拇、食指做垂直向"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针刺"时两手的频率、力度完全一致;"进针"幅度约1~5 cm;"进针"前右手腕轻微上提,然后发力下刺,双手拇、食指随即用力,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皮肤比较厚韧部位的穴位而设,如定喘、肩中俞及项部、腰背部夹脊穴等。
6 旋后位刺式(六式) 左手自然屈曲,手腕顺时针旋转到极限,将手放在床面上或两腿之间(两腿并拢);右手呈持针位,中指顶在左手掌少府穴上。然后右手拇、食指做右后向的"针刺"运动,"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右手腕与右手拇、食指同时发力;"进针"幅度约5 cm,每次练习100~200次。该法是为由于患者体位所限,医生持针手需在旋后位"进针"时而设。
妈妈好孕网导读:针刺的临床疗效与针法密切相关。传统的"纸垫练针法""棉球练针法"虽有较强的实用性,但亦有明显的局限性,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的需要。针对此问题,有些专家总结出了针法练习基本式,现介绍如下。
1 直刺式(一式) 左手五指伸直,掌指关节屈曲成90度,将手置于床面或大腿上(端坐位,以下各式皆持此体位),使手掌与床面成90度;右手拇、食指捏紧呈持针状,其余三指自然伸直(以下此姿势称持针位)。将右手拇、食、中指紧靠在左手掌大、小鱼际之间。然后右手拇、食指上下移动,呈"针刺"状运动,开始时"针刺"频率较慢,力量较小,逐渐加快频率,加大用力。注意:"进针"前右手腕稍向上提,"针刺"时应由手腕发力,拇、食指随即用力;"进针"的幅度不宜过大,以不超过1 cm为宜,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四肢、躯干部肌肉较丰厚处需直刺的穴位而设,如合谷、足三里、关元、大肠俞等。
2 斜刺式(二式) 左手姿势同一式,右手呈持针位。将右手掌心向左平放在左手2~5指上,右手中指端顶在左手劳宫穴上。然后做侧向"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进针"时应由拇、食指发力,手腕自然用力、轻微屈伸予以配合;"进针"幅度约0.5 cm,每次练习200~300次。该法是为体侧的穴位而设,如平卧位时的消泺、会、风市、丰隆及需要平刺、斜刺的穴位。
3 夹针平刺式(三式) 左手握拳,将拳的第一节指骨面平放在床面或大腿上,使掌背与床面成60~70度;右手呈持针位,掌心向下平放在左手掌背上。然后紧贴掌背做"针刺"动作,"针刺"的频率较一式慢,力度稍大。注意:"进针"时应由拇指、食指、手腕同时发力;"进针"运动从小鱼际侧开始,逐渐向第一掌骨移动,然后回到小鱼际,周而复始,以体会不同方向、不同平面进针时的感觉;"进针"幅度较大,约5~2 cm,每次练习100~200次。该法是为头部穴位而设,如百会、通天、率谷等。
7 上刺式(七式) 左手五指伸直,掌指关节屈曲成90度,将食、中、无名指顶在床面或大腿上,并与床面成90度;右手呈持针位,将右手中指顶在左手劳宫穴上。然后右手拇、食指做垂直状向上"针刺"运动,"针刺"的频率、力度同一式。注意:右手"针刺"时左手应稍用力下压,以避免左手掌在"针刺"时过度上下移动;"针刺"时由拇、食指发力,手腕轻微屈伸与之配合;"进针"幅度约1 cm,每次练习100次。该法是为在某些体位医生需向上针刺时而设,如患者坐位或俯伏坐位针刺运动区(顶颞前斜线)下点,又如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针刺委阳、委中、承筋等。
8 纵横行针式(八式) 右手五指自然屈曲,拇指肚靠在食指末节桡侧面,然后2~4指轻微屈伸,拇、食指呈捻针状运动,每次练习100~200次,注意拇、食指之间的摩擦力应较小,旨在练习行针的技巧,提高行针的频率。然后拇、食指之间相互用力以增加摩擦系数,继续练习100~200次,旨在增加指力及行针时的力量。最后右手五指自然伸直,拇、食指指肚轻触在一起,拇指沿食指指肚到中指指肚做纵向捻针状运动,每次练习100~200次,注意"捻针"频率宜快,力量宜小,旨在练习纵向行针的技巧,提高纵向行针的频率。 在基本手法练习过程中,右手要体会持针、进针的感觉,以提高练习效果。同时,在练习第二、四式过程中,随着"进针"频率逐渐加快,"进针"力度逐渐加大,右手拇、食指持针的力量("捏力")也要逐渐加大,以增加持针的力量,以防在需要捏持针身针刺某些较厚韧部位的穴位时指力不够,导致针身"打滑"。床面与凳面等高时练习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