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歌症”大揭秘 唱歌跑调竟是病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唱歌跑调,却总是充当麦霸;即使认真辨别曲调,却听不出自己在跑调—一不是他们自恋,也不是他们五音不全,而是他们“天生”分不清各音符之间音高的差异。这样的人,在医学上被称为失歌者(Amusia)。
不能分辨音调的失歌者
失歌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是4%左右。至于这些人为什么会患上失歌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但研究者们认为,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可能导致了失歌症,
而且这种识别障碍在现实音乐情景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音乐相关记忆障碍。
和—般的“五音不全”的人不同,失歌者的最大问题不在于跑调,而在于根本不知道自己跑调。如果用颜色来类比音高,就像色弱者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一样,失歌者无法区别出音高相近的音符。他们听力正常,发音亦无异常,言语交流也完全没有问题,但就是对音乐一窍不通,听不懂也唱不来。
要知道,无论是《土耳其进行曲》还是《菊花台》,绝大部分音乐都是由音高相邻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节奏组成的。若是察觉不出旋律里的差别,自然也就无法把握整体旋律的整体变化。
并且,失歌者还会出现跟音乐相关的记忆障碍,表现为即使是已经听过上千次的旋律,在他们听来还是陌生,所以他们很难学习喝歌。
另一方面,他们也听不出不和谐的曲调。婴儿对音阶和节拍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大约9个月的婴儿就表现出对连续音阶的喜好。这种能力与后天培养无关,似乎是人大脑的一项特殊的能力,而患了失歌症的人却对连续的音阶无明确偏好。
有的分不清语调
大家都知道,语调有时是可以决定语意的。世界上超过一半的语言可以通过语调来改变语意,特别是汉语、泰语、越南语这些以“语调”出名的语言。比如“去吃饭。”和“去吃饭?”只是结尾语请上的细微差异,表达的意思可是不同的。
那失歌症患者能不能区分日常生活用语中这些语调变化带来的语意改变呢?
目前科学家们认为约有30%的失歌症患者同时伴有语调的识别障碍,特别是面对结尾语调的升、降时。毕竟有些失歌症患者要在音高(指各种不同高低的声音,即音的高度。汉语里音高变化的不同引起声调不同)相差达10个半音时才能分辨出不同。
所以,有语调识别障碍的失歌症患者就算是应对日常生活也显得有些不足。
失歌者或方向感差
2007年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人对音乐中音高部分的处理可能与空间认知能力有关。研究选择了失歌者、普通人、音乐家三组不同的人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他们的音乐能力以及空间认知能力进行测定。
研究者们发现,失歌者的空间处理能力较其他两组差许多(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推测,在人的大脑中,空间处理与旋律识别这两个认知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当同时进行这两项进程讨,可能因存在冲突而使得正常人和音乐家的错误率明显升高,而失歌症与空间处理能力受损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或许在大脑中,音高是另一个维度的“空间”。这么一来,是不是失歌者也存在一些空间认知障碍呢?比如分不清方向、分不清长短…但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验证这个推测。你身边唱歌跑调的人分辨得出东南西北吗?
“失歌症”大揭秘 唱歌跑调竟是病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唱歌跑调,却总是充当麦霸;即使认真辨别曲调,却听不出自己在跑调—一不是他们自恋,也不是他们五音不全,而是他们“天生”分不清各音符之间音高的差异。这样的人,在医学上被称为失歌者(Amusia)。
不能分辨音调的失歌者
失歌者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约是4%左右。至于这些人为什么会患上失歌症,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但研究者们认为,对于音高的识别障碍可能导致了失歌症,
而且这种识别障碍在现实音乐情景下会被放大,进而出现音乐相关记忆障碍。
和—般的“五音不全”的人不同,失歌者的最大问题不在于跑调,而在于根本不知道自己跑调。如果用颜色来类比音高,就像色弱者无法分清波长相近的颜色一样,失歌者无法区别出音高相近的音符。他们听力正常,发音亦无异常,言语交流也完全没有问题,但就是对音乐一窍不通,听不懂也唱不来。
要知道,无论是《土耳其进行曲》还是《菊花台》,绝大部分音乐都是由音高相邻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节奏组成的。若是察觉不出旋律里的差别,自然也就无法把握整体旋律的整体变化。
并且,失歌者还会出现跟音乐相关的记忆障碍,表现为即使是已经听过上千次的旋律,在他们听来还是陌生,所以他们很难学习喝歌。
另一方面,他们也听不出不和谐的曲调。婴儿对音阶和节拍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大约9个月的婴儿就表现出对连续音阶的喜好。这种能力与后天培养无关,似乎是人大脑的一项特殊的能力,而患了失歌症的人却对连续的音阶无明确偏好。
失歌症产生原因
失歌症原因是什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分析,出现“失歌症”状况的患者在认知情况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系外,患者自身的表现欲也是“加剧”失歌症的原因之一。
袁勇贵主任建议,如果想要缓解“失歌症”的情况,应该先从纠正患者过强的表现欲开始。比方说可以采用将“失歌症”患者的歌曲录下来,让他自己听一听的方法。
病理特征
1、这些人拥有正常的听力,智力和记忆力,却完全无法感知音乐。对他们来说大多数曲调听起来都差不多,如果听不到歌词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们也听不出来,不和谐的和弦令大多数人避之不及,他们却不觉得难听。
2、失歌症患者不能准确的唱出一首歌。不过他们往往意识不到,以为自己唱得还不错。
3、 失歌症可能存在很多种情况。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发现,大约一半失歌症患者在韵律认识方面有问题。但是还是有一些失歌症患者喜欢音乐,因为他们很想享受那种韵律感。
4、在有的失歌者听来,音乐就像用扳手敲击水管一样让人感到不舒服。不过觉得音乐难以忍受的患者只是少数,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音乐只会令他们感到困惑。
病态表现
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邵伟波主任表示,他并没有听过“失歌症”这一说法,在临床上,也从没有碰到过单纯的因失去唱歌能力而就诊的患者。而且专家指出,严格地说,这还不能称为一种病态,这需要和自己前后对照相比,有的人生下来就对音乐不“敏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就好比很多人对于空间差异的感知也是有差异的,很多女性自称没有开车的天赋,她们的空间感和方向感就没有男性强。
导致机理
1、大约有4%的人患有失歌症,而且失歌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性。究竟是什么导致失歌症?珀利兹推测人脑中有一个专门处理音乐的“模块”,当这个部分发育不全时人们就会出现失歌症症状。正是因为如此失歌症单单影响患者的音乐认识,而对听力,智力等都没影响。如果珀利兹的推测正确的话,那么音乐同语言一样,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需要而被先天植入脑部的。
2、有些研究人员不同意此观点。他们发现失歌症不单纯是音乐上的不足,还与语言或空间处理能力有联系,有些失歌症患者存在沟通障碍,当人们通过改变语调来表达情绪时,他们辨别不出对方传达的生气,恐惧或讽刺等情绪,难以领会对方的“弦外之音”。
孩子不要提前唱成人歌曲 “失歌症”可以避免
专家的答案是,先天遗传问题,目前难以控制,但早期发育等原因引起的“失歌症”却可以尽量避免。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科学家依沙贝拉·佩雷兹说,“五音不全”并不是这些人发音有问题,而是他们的听力不全,这些人不能分辨出不同的节拍和韵律。
在梅祥胜看来,早期培养孩子对声音的辨别力和敏感度非常重要,他建议:1岁内的孩子听力器官发育不完全,不能耐受过强的声音刺激,且辨音能力比较弱。父母可以多向孩子轻声说话、哼唱或让孩子听一些轻柔的音符声,促进孩子听觉功能发育,每次不超过10分钟。
为避免跑调,孩子就要唱儿童歌曲。在梅祥胜看来,现在不少小孩子喜欢唱成人的歌曲,但孩子喉咙、嗓音发育不完善,他们的音调、音域比较窄,而成人歌曲音域宽且复杂,不适合儿童声带的生理特点。
他提醒,男孩12到15岁、女孩11到14岁变声期过后,才能进行成人的音律训练。
温馨提示: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唱歌跑调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五音不全,而是他们患了“失歌症”,如果大家想避免这样的疾病发生,应该从孩子时代就抓起,这样才能预防哦。